預測決策,人工智能的絕對性優(yōu)勢
近幾年,人工智能的出現,不僅讓出行、醫(yī)療等領域廣泛受益,連購物都成了人工智能發(fā)力的重要領域。以亞馬遜為例,這家在線零售巨頭不斷學習其客戶的購買習慣和品位,其收集的數據正在穩(wěn)步提高其AI算法的預測能力。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未來亞馬遜的人工智能到底能有多好。最優(yōu)的結果是在用戶下單之前,亞馬遜的算法就能判斷出用戶某樣產品已缺貨,進而提前進入配送階段。到達這種程度雖然有風險,比如用戶想要換品牌或是其他,但也有一定的好處,即在保持成本支出的情況下,讓亞馬遜的效率最大化。
此外,這種人工智能的出現還將顛覆人們的消費模式,即從選擇加入到選擇退出。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這就是一個異想天開的想法而已,但小智君要提醒一下,早在2013年的時候,亞馬遜就獲得了“預購運輸”(anticipatory shipping)的專利。
那么,在人工智能技術發(fā)展的情況下,它究竟會沿著什么樣的軌跡,以什么樣的速度將我們帶去何方呢?目前這些都是未知數。當然,可以肯定的是,在其發(fā)展過程中這項技術為我們的就業(yè)、隱私和政治的潛在意向帶來了嚴峻的考驗。與此同時,人工智能也在向生活中幾乎所有的領域進軍,從農業(yè)到藝術,無一例外。
Brendan Frey師從Geoffrey Hinton。眾所周知,Geoffrey Hinton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也是深度學習的先驅。而深度學習作為人工智能技術的一種,近年來在圖像識別和語言翻譯等任務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多年來,Brendan Frey跟隨著老師的腳步,一直致力于深度學習與細胞生物學的研究。
Deep Genomics雖然成立于2015年,還是一個科技領域的新秀,但與大企業(yè)或其他創(chuàng)業(yè)公司相比,已經處于了藥物研究的最前沿。為什么會這樣呢?答案很明顯。一般來說,制藥公司將新藥推向市場通常需要數年時間,同時還伴隨著數十億美元的花銷成本,且大部分資金都和時間都用在了臨床試驗上。
而人工智能的出現,有望大幅減少傳統(tǒng)藥物開發(fā)和測試中昂貴且冗長的試驗與失誤。這就是總部位于多倫多的Deep Genomics公司的優(yōu)勢。據了解,該公司不僅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篩選攻擊特定疾病的目標化合物的數量,還借助AI預測人類的生物學結果。在Frey看來,在基因組學領域運用當前最熱門的深度學習技術,可以改變現在的醫(yī)學。他表示,“借助人工智能,預測工作大大減少了。”
不過,Deep Genomics及相關方法仍處于早期階段。其首批化合物將于2020年開始進行臨床試驗。
農業(yè)公司們正在部署了一系列高科技工具,包括復雜的天氣模擬器,土壤傳感器,基因種子繁殖以及無人機等。在農業(yè)領域還有一個問題存在,即一些國家的小型農場正在為發(fā)展中國家生產大部分糧食。所以,為了讓小型農場有更好的發(fā)展,人工智能技術出現了。
舉個例子,賓州州立大學正在進行一項名為PlantVillage的研究和開發(fā)項目,旨在為小型農場提供人工智能技術,促進其發(fā)展。據悉,PlantVillage的科學家正在與谷歌工程師、其他國際組織以及當地的農場推廣計劃進行合作,為坦桑尼亞的農民“量身定制”人工智能技術。最初的重點是木薯(cassava,一種可在干旱和貧瘠的土壤里生產的營養(yǎng)豐富的作物)。但植物病蟲害的存在會使作物產量減少40%或更多。
對此,PlantVillage和國際熱帶農業(yè)研究所開發(fā)了一個簡單的AI助手,叫做Nuru(斯瓦希里語中的“光”)。將手機放到一片作物葉子上后,軟件就能診斷出所遇到的疾病或害蟲,并對此提出低技術含量的治療方法。另外,下載該軟件后,這個應用程序不需要無線訪問蜂窩數據或遠程計算能力,也就是說在農村使用是沒問題的。
與此同時,肯尼亞和印度的項目也在進行中。在發(fā)達國家,人們擔心AI會成為工作殺手,但在農業(yè)科學等領域缺乏人力資本的低收入國家,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有機會幫助他們打破貧困循環(huán)的困境。
2015年,YouTube視頻中出現了一些奇怪的變形小狗和名人頭像。它們立即在數字藝術界引起了轟動。而這令人感到驚嘆的夢幻意象,是谷歌Deep Dream的杰作——這是一個人工智能應用程序。詳細來說,Deep Dream使用所謂的神經網絡“消化”了數百萬個圖像,學習了識別視覺模式,然后創(chuàng)造出新的東西,這被認為是一種美學預測。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3月,谷歌還在舊金山舉行一場畫展和拍賣會,展示電腦在人類的指導下創(chuàng)作的畫作。而拍賣的藝術品都是由Deep Dream完成的。Deep Dream原本是用來將圖片分類的AI,卻讓人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輸入一張圖片之后,選擇某一層神經網路進行重復處理的次數和變形的程度,就能獲得一張非常后現代的畫作。
現在,很多計算機藝術家正在使用AI工具來創(chuàng)建新的圖像,設計交互式視覺體驗并探測機器智能。他們的工作得益于計算機科學家和藝術家之間免費共享的大量人工智能軟件。
當然,藝術領域的人工智能應用遠不止于此。比如,2016年,IBM的人工智能Watson完成了電影《摩根》的預告片的剪輯;索尼的人工智能FlowMachines創(chuàng)作了一首具有披頭士樂隊風格的流行歌曲;日本研發(fā)的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的科幻小說《電腦寫小說的那一天》,騙過了所有人類評審,成功入圍日本微小說文學獎。2017年,MIT打造出能夠創(chuàng)作恐怖小說的AI系統(tǒng)Shelley。今年年初,亞馬遜語音助手Alexa推出了DeepMusic,為用戶提供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的歌曲。
雖然計算機藝術已經存在了幾十年,像好萊塢的數字動畫電影與特效等都是其代表作。但人工智能與計算機輔助設計更具可比性,也更受人類藝術家的青睞?,F代的AI軟件是不同的??▋然仿〈髮W電子藝術教授Golan Levin表示:“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工具可能更類似于人類的感知和智能?!?/p>
相信未來,人工智能會在更多的行業(yè)發(fā)光發(fā)熱。人工智能作為一種低成本的預測和發(fā)現技術,利用大數據來識別行為模式并進行預測。它的這一優(yōu)勢,將會變革每個行業(yè)。